会议活动 科研动态 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太原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渐入佳境
时间:2024年04月29日    浏览:580次

一场关于气候投融资建设的研讨会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来自国内环保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和驻并金融机构代表畅所欲言,共同为持续推动太原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工作出谋划策。


自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名单,太原市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这样的探索与交流、对接与实践、推动与发展已成常态。


如今,太原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已渐入佳境,全市试点建设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常态化、高效率的政金企对接机制正在加速形成,金融“活水”正在滋养“绿水青山”,绿色动能加速释放。


对症施策,建立健全气候投融资支撑体系


发展气候投融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太原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高碳特征突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期、生态治理攻坚期、韧性城市提升期,对气候投融资的需求更为迫切。”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理事长袁进介绍。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太原立足能源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在重点考虑气候效应、社会影响、投资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于2022年7月25日,成功举办第一次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会,初步建立了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共筛选出125个气候投融资项目,总投资3980亿元。


据了解,项目库包含推进调整产业结构降碳、优化能源结构去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资源循环发展助力减碳、基础设施增强韧性、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等六大工程,涵盖低碳工业、清洁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碳汇等七大行业,致力于打造气候投融资模式“太原样板”。


在太原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2023年3月,太原市气候投融资金融服务基地正式揭牌,此举标志着气候投融资迈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该平台涵盖五大功能体系、20多项应用场景,实现从融资需求撮合到贷款后续管理的全流程、广范围、深层次、高质量金融服务,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政策支持、制度支持和金融支持。


在持续完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太原市关于气候投融资探索与创新稳步推进、遍地开花。


气候友好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不断创新。2023年4月18日,第二次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会如期开展,此次对接会上,太原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式,正式上线首个碳普惠平台——“龙城碳惠”小程序,构建公民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助力太原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全面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共识不断加强。2023年9月6日,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气候投融资论坛在太原隆重开幕,论坛上建立了山西中部城市群气候投融资联盟,旨在“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推动项目落地,“一条心”聚合力,为气候投融资发展提供一份创新样本。论坛还邀请应对气候变化及气候投融资领域专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及研究机构代表、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代表等各界人士参与,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深入探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推动政经企合作进程,撬动多元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此外,太原还组建了由省内外气候、金融、环境、经济、产业、数据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构成的气候投融资专家委员会,为气候投融资相关战略规划、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问题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完善政策、标准体系;2023年9月30日,太原市中欧碳足迹创新中心成立,推进太原及周边城市与欧洲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科研、技术、项目、人才、金融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回望来时之路,一条条务实举措与利好政策,进一步优化了太原市气候投融资政策环境。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吉生表示,下一步,太原市将进一步通过政策、制度、组织、市场、产品、服务、保障措施等领域的创新探索,培育一批气候友好型市场主体,探索一批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创新举措 金融机构赋能气候投融资项目渐入佳境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效的投融资手段。钱从哪里来、怎样使用好?如何提高金融的“活水”效应?


太原市立足省会城市优势,通过召开产需对接会、产融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全市各金融机构源源不断推介优质项目,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系列产品、开发具有山西特色的保险产品、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工具应用、创新基金产品、建立“双碳”业务平台……使得金融赋能气候投融资的活力动能得到加速释放。


截至2023年9月,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向7家省属国企累计发放49亿元可持续挂钩融资;推动开通碳核算账户92户,以省属煤企为目标,累计投放绿色贷款25亿元。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于2023年1-5月通过环境污染责任险为46家生产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54亿元;为335家能源企业、5.3万台新能源汽车、8178辆新能源出租车分别提供105.81亿元、411亿元、70亿元的风险保障。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设立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向集中供热提标扩容建设项目、过境改线工程PPP项目投放2.7亿元。


兴业银行聚焦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煤电基础设施三大板块,截至目前,提供资金支持132.44亿元,其中气候变化减缓类93亿元,气候变化类30.37亿元。


与山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五年两家金融机构将分别向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意向性综合金融服务支持。


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太原市财政局安排1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和5亿元新动能发展资金支持企业转型,2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发展,10亿元资金支持人才发展,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同时创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例如采用PPP模式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据测算,该工程完工后,太原市每年可节省煤炭约40万吨。


……

金融机构的创新动作还在持续。


“除传统的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还应探索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如政策性金融产品、知识产权融资、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让各类企业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下获得更为全面的金融支持,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所需。”中节能创新研究中心孙磊主任提到。


向绿而行 企业低碳项目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转型正成为一门“必修课”。在太原,政府部门联合重点企业、金融机构,统筹工业、能源、生态建设等关键领域,先后累计筛选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低碳制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项目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聚焦绿色基础设施降碳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去碳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去碳项目等,形成低碳项目集聚效应。


太原市某大型焦化企业焦炉煤气制LNG及液氨项目脱硫脱硝处理后的焦炉烟道气排放指标达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中超低排放限值,符合焦化行业先进脱硫脱硝技术及副产物的资源化技术等相关标准,但困于资金有限转型困难,浦发银行太原分行深入了解后,为该项目获批固定资产贷款6亿元。


同时,通过与山西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合作,为太原城南某热电联产项目提供8000万元融资支持,并将企业与贷款利率直接挂钩,引导企业在约定期内达到碳减排目标值,对贷款利率进行阶梯式下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在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实践中,太原市多个亮点项目令人耳目一新。如: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是全国民航领域首个“零碳机场”项目,同时也是绿色基础设施降碳项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总投资18.37亿元。其中,75%建设资金来源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主权贷款。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11.8万吨,项目盈余绿电可作为社会电力对外供应,年减碳量达4722吨。


在优化能源结构去碳项目方面,美锦氢能走在发展前列。建成后将年产2万吨高纯氢,可供5600台公交车,8000台物流车或2200台重卡使用,可减少碳排放量约26.4万吨。通过替换传统能源汽车,明显减少碳排放之外,还可以减少由传统能源汽车尾气带来的大气氮沉降和颗粒物污染,避免酸雨和雾霾的形成,进一步保护大气环境与居住环境。


厚生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综改区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项目,同时也是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2023年1月26日,兴业银行太原分行作为牵头行与系统内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共同组建银团,为该项目批复18亿元10年期项目贷款,当年5月31日,首笔项目贷款3.32亿元发放,截至目前,兴业银行累计为该项目投放6.89亿元。


企业在气候投融资实践中,身体力行的跑出太原“加速度”,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难题。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刘雪野提出,企业要综合考虑地区“双碳”要求与中短期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完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打造兼顾低碳科技与金融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便更好地迎接机遇、应对挑战。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文斌表示,下一步,太原市将持续把开展气候投融资作为助推太原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通过搭建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不断推动各大金融机构完善平台,拓宽产融对接通道,实现项目申报、对接、融资、落地的跟踪管理,切实发挥“降碳”的引领和倒逼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
上一篇

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布

返回目录
下一篇

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