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能源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专家:新能源不可单兵冒进 |
时间:2023年01月11日 浏览:381次 |
“双碳”目标下,能源产业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各能源结构也面对着多方面的挑战。
12月29日,《“双碳”背景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与会专家表示,新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决定了其不能单独发展,不能单兵冒进,否则会对整个能源供应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专家表示,一方面要考虑到传统能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风光水一体化的发展特点,加强储能方面的建设,进行一些灵活性改造,也就是先立后破,从而保障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推动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12月29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与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双碳”背景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报告》。据介绍,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是指通过促进能源系统内部不同能源种类之间、与外部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融汇与协同,并与先进技术和金融等关键要素耦合,进而在时空上进行有效适配,形成整体更有效率、更加环保低碳、更可持续的能源生态。
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包括多个维度,一是能源种类维度的融合,随着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以电力为核心的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同种类之间要加强融合;二是技术维度的融合,包括能源技术、能源设施和信息技术之间,要通过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强融合,提高能源运营效率。
不可否认的是,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保障机制,现阶段也存在很多问题。上述报告提到,一些关键问题尚需要研究和突破,例如风光+储能能否胜任转型,核心技术尚没有完全解决,体制机制上也未完全顺畅。“双碳”目标需要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当前市场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无论是电力还是油气市场,尚没有完全建立起市场化的机制和路径。能源转型和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较多风险,例如产能过剩、价格上涨过快、收益不及预期、资产搁浅风险、金融风险、贸易摩擦风险、安全风险等,需要特别注意。
上述报告建议,要健全市场机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探索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与碳交易衔接机制。加快构建适应“双碳”目标要求的总和能源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价格形成与成本分担机制。完善销售侧电价政策,充分发挥需求侧潜能,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
新型电力系统要先立后破
对于传统能源来说,“双碳”目标提出后,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比例将上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林卫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决定了其不能单独发展,不能单兵冒进,否则会对整个能源供应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2021年,国内一些地区出现了电力供需失衡的问题,极端的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所以短期内,能源体系供应要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发展。一方面要考虑到传统能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风光水一体化的发展特点,加强储能方面的建设,进行一些灵活性改造,也就是先立后破,从而保障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要先立后破,不能新能源的体系还没建立好,就把原先“吃饭的家伙”扔了,化石能源必须要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支撑新能源更好的发展。比如现在一些煤炭企业,已经逐步减少在燃料领域的应用,探索在原材料领域的应用,探索如何减少碳排放,做好煤化工,做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融合。
林卫斌还提到,目前新旧动能转换最大的调整,是系统成本的问题,风光发电的渗透率在2021年达到了12%左右,消纳成本问题并不突出,但渗透率到了15%至30%的阶段,系统成本会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一定要挖掘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的潜力,进行制度上的创新,依靠技术系统的变革,来解决系统成本的问题。 |
上一篇 | 返回目录 |
下一篇 |